流通经济

  •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绿智融合引领中心城市中央商务区高质量发展研究

    柏瑛;王飞;

    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与数字技术、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推动科技创新与环境保护的深度融合已成为全球共识。绿智融合作为绿色技术与智能技术的创新融合范式,正引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科技、生产、消费和治理变革。中央商务区(CBD)作为汇聚跨国企业总部与新质生产力的城市核心枢纽,已然成为探索绿智融合发展的前沿阵地。通过绿智融合赋能CBD高质量发展,不仅有助于落实“双化协同发展”战略目标,还能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及推动绿色智慧城市建设进程。当前,我国虽然在政策扶持、产业集聚、设施建设、技术应用、企业转型及区域协同等领域已展开积极探索,但在政策、技术、动力、人才及融资等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基于此,本文针对性地提出绿智融合引领CBD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2025年12期 v.34;No.931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2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数字经济对消费升级的影响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龚雪;谢章丽;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浪潮下,加速推进消费升级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消费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数字经济显著促进消费升级。第二,地域差异性上,数字经济发展对北方地区消费升级的促进作用更强;群体差异上,工业化水平低和金融存款占比高的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消费升级的驱动效应更显著;多维结构上,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均显著促进消费升级。第三,产业结构和金融发展是数字经济赋能消费升级的路径,且金融发展机制效应占比较大。基于此,本文为进一步释放数字经济活力、促进消费提质扩容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2025年12期 v.34;No.931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2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数字平台重构全球供应链的机制创新与发展中国家突围路径——基于跨境电商多案例研究

    赵振博;郑庞正丞;侯一茹;郑巨峰;时光;

    在全球供应链加速向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背景下,跨境电商作为数字平台的典型代表,深刻改变了传统供应链的运行逻辑。本文围绕 “数字平台如何重构全球供应链” 这一核心问题,构建 “数字技术—跨境电商—供应链重构” 的理论分析框架,并以阿里巴巴国际站、SHEIN 等头部平台为案例进行对比研究,揭示数字平台重构全球供应链的三大核心机制:第一,区块链等技术消解信息不对称,实现供应链全链路透明化;第二,数字平台通过智能匹配供需与柔性生产模式,重构交易成本结构;第三,平台企业通过数据赋权形成新型权力网络,颠覆传统制造商主导的线性供应链。进一步研究发现,发展中国家可充分依托数字平台整合碎片化产能,构建需求驱动的敏捷供应链,从而突破全球价值链 “低端锁定” 困境。本研究不仅修正了传统供应链理论的线性传导假设,还为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实现产业升级提供了 “小单快反 + 生态协同” 的创新突围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指导意义。

    2025年12期 v.34;No.931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2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数据要素、技术进步与制造业结构升级——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左小明;林昱圭;李欣曈;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数据要素正逐渐成为重塑产业格局的核心驱动力。本文基于2013—2021年中国内地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系统探究数据要素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数据要素对推动制造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该结论经由内生性检验与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数据要素可通过推动技术进步实现制造业结构升级,且数据要素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的作用主要集中在中部与东部地区以及金融发展水平高的区域。基于此,本文从创设数据要素流通环境、深化数据要素应用水平、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与激励制度三个维度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以供参考。

    2025年12期 v.34;No.931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5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深入学习二十大

  • 数实融合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机制构成与实践路径

    杨慧;陈波;

    随着数实融合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探究其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机制与实践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从数实融合与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联系出发,系统探讨两者协同发展的逻辑框架。在内在机制层面,数实融合通过重塑生产力要素、赋能技术跃升与构建产业载体三重路径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其一,劳动者向“数字工匠”转型,数据要素成为核心驱动力;其二,数字技术突破实体产业技术边界,实现生产效率的质变跃升;其三,通过调整数字产业结构、变革产业组织模式、重构产业链价值分配及创新生态,为新质生产力提供系统性支撑。在实践路径层面,本文提出“双轮驱动—设施筑基—创新引领”的推进策略:其一,促进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双轮驱动;其二,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根基;其三,强化数字技术创新,提高新质生产力核心竞争力。本研究为深化数实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理论支撑与行动指南,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2025年12期 v.34;No.931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3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新时代背景下农村电商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乡村全面振兴视角

    黄永福;

    随着“三农”工作重心向乡村振兴战略历史性转移,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进入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阶段。在此背景下,农村经济蓬勃发展,农村电商物流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本文基于乡村全面振兴的大力推进,具体分析新时代背景下农村电商物流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典型问题,结合乡村全面振兴的时代要求,深入剖析新时代下农村电商物流发展的现实困境,并针对性地提出夯实农村电商物流基础、提升农村电商物流密度、加快农村电商物流速度、降低农村电商物流成本、培养农村电商物流人才及提高农村网络信息化程度等核心对策,以期为推动农村电商物流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路径。

    2025年12期 v.34;No.931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2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数字经济

  • 数据要素价值化驱动新质生产力培育路径探究——以辽宁省为例

    孙娅;张帆;向光洁;

    首先,本文介绍了数据要素价值化对新质生产力影响的理论分析,指出数据要素的流动和交易能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强创新能力与竞争力。其次,本文分析了辽宁省数据要素资源概况及价值化实践案例,指出辽宁省在数据资源丰富度、数据质量与管理及数据应用潜力等方面具有优势,并提供了辽宁省数据要素价值化实践案例。再次,本文强调了辽宁省在数据要素价值化过程中面临认知不足、流通与共享机制障碍、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难题等挑战。从次,本文展望了数据要素价值化驱动新质生产力培育路径,提出数据驱动的生产效率提升策略、数据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模式和数据促进创新创业机制。最后,本文探讨了完善数据要素资源布局与管理体系、构建数据共享与开放平台、强化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措施等对策与建议,以供参考。

    2025年12期 v.34;No.931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4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数字经济驱动西部地区制造业产业链韧性提升的研究

    刘宁宁;姜丹华;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制造业产业链韧性提升创造了新的时代契机,西部地区作为“双循环”战略的重要支点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枢纽,其制造业也迎来数字新基建加速布局的发展机遇。为了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西部地区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影响,本文构建数字经济、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异质性分析对2014—2023年西部地区市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第一,数字经济对西部地区产业链韧性有一定的提升作用,且结论通过了稳健性检验;第二,数字经济对西部地区制造业产业链韧性在高技术制造业和能源富集区的提升作用较为显著。基于此,本文提出优化西部数字经济布局、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政策、制定差异化的产业链韧性等策略建议。

    2025年12期 v.34;No.931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9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中国与巴尔干地区数字经济合作现状及前景研究

    雒婧;

    在全球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的背景下,中国与巴尔干地区的数字经济合作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互联互通的关键力量。当前,双方合作聚焦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电子商务、数字贸易等领域,中国的技术优势与巴尔干国家日益增长的数字化需求形成良性互补。然而,近年来西方国家在地缘政治博弈、国家安全等方面的干预,对巴尔干国家与中国开展数字经济合作的态度产生显著影响。虽然面临技术标准与监管差异、地缘政治与经济波动及本土化运营能力不足等多重挑战,但双方仍可通过深化政策沟通与合作机制、推动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鼓励数字贸易合作模式创新、畅通资金融通渠道助力合作及加强数字经济领域人文交流等举措,构建紧密的“数字命运共同体”,实现数字经济领域的互利共赢与协同发展。

    2025年12期 v.34;No.931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2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国际商贸

  • 跨境电商的商标侵权问题研究:现状、挑战与对策

    陈淇慧;郭艳芳;李文才;成豫;唐曼泽;

    随着跨境电商的快速崛起,全球市场间的经贸联系愈发紧密,商品与服务的跨国流通效率显著提高,同时跨国知识产权纠纷呈高发态势,商标侵权问题尤为突出。本文聚焦我国跨境电商领域的商标侵权现状,系统分析其成因,并提出针对性应对策略。研究发现,当前跨境电商主要面临三大商标侵权问题:(1)国内企业频繁被告侵权;(2)商标海外遭遇恶意抢注;(3)商标平行进口。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三个层面提出解决方案:(1)国家层面,需完善相关立法、发起并参与缔结专门国际条约、适当扩大司法管辖权、积极打造国际互联网法院;(2)行业层面,行业协会不仅应利用自身优势,通过集体诉讼等方式维护行业整体权益,还应发挥好对跨境电商企业海外维权的引导作用,并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提高其商标权法律意识;(3)企业层面,企业需提前掌握目标市场的商标权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提高商标的自我保护意识及组建专业法律团队负责知识产权管理。本文旨在深化对跨境电商商标侵权问题的结构性认知,为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提供可操作的政策参考,助力构建法治化、国际化的跨境电商发展环境。

    2025年12期 v.34;No.931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5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税收争议解决机制建构探究

    汤思源;夏京仕;

    当前,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处于起步阶段,跨境税收争议的解决仍依赖行政与司法救济途径、相互协商程序。然而,随着传统跨境税收争议解决方式的长期实践,其固有的缺陷日益凸显,难以适应海南自贸港未来高速发展过程中多元化、复杂化的跨境税收争议形态,与海南自贸港的国际化战略定位不适配。本文通过分析域外知名自由贸易港跨境税收争议解决机制的成功经验,结合海南自贸港的独特优势及国际定位,立足海南自贸港自身实际情况提出建议,以期为构建符合海南自贸港特色的跨境税收争议解决机制体系提供创新性路径。

    2025年12期 v.34;No.931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0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数字经济背景下山东省企业出口稳定性发展研究

    郭洪利;冯文;

    本文基于山东省进出口数据与政策实践,系统探讨数字经济背景下优化产业结构、深化绿色转型、强化技术创新及拓展国际合作等对企业出口稳定性发展的作用和影响。通过分析山东省政府网及济南海关统计发布的相关数据,发现面对欧盟碳关税、技术壁垒及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等挑战,山东省可通过巩固高端制造优势、深化绿色技术创新、提高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及深化国际技术合作等路径来突破核心技术瓶颈。研究表明,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AI驱动市场洞察、产学研协同创新及“技术并购+反向孵化”等策略,可有效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贸易成本及增强国际规则话语权,最终实现由“山东制造” 向“山东智造”跃迁,以构建绿色低碳、技术自主、全球价值链深度融合的高质量出口体系。

    2025年12期 v.34;No.931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1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中国对RCEP成员国数字服务贸易出口效率及潜力探析

    叶雨菲;

    本文基于2008—2023年中国出口至13个RCEP国家的数字服务贸易面板数据,运用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系统分析中国对RCEP成员国数字服务贸易出口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随机前沿引力模型表明,贸易双方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规模大有助于增加中国数字服务贸易出口。(2)贸易非效率模型表明,出口国的高贸易开放度、投资自由度与签订自由贸易协定都能显著促进中国数字服务贸易出口;而出口国的高互联网普及率、货币自由度与金融自由度都会抑制中国数字服务贸易出口。(3)从数字服务贸易出口效率与潜力来看,中国对除新加坡之外的RCEP成员国的出口效率都较低,出口潜力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据此,本文提出以下策略建议:中国需加强双边优势互补,推动数字服务贸易可持续发展;实施多元化出口策略,挖掘数字服务贸易潜力;增进同RCEP成员国的政治与文化交流互动。

    2025年12期 v.34;No.931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3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消费市场

  •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在品牌新媒体营销中的应用研究——以宜家 IKEA Place 和阿里 Buy+ 为例

    戴月;

    在数字化技术高速迭代的背景下,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技术已逐渐成为新媒体营销领域的创新利器。本文以宜家 IKEA Place 和阿里巴巴“Buy+”为典型案例,系统剖析 VR和AR 技术在新媒体营销中的应用现状及其对用户体验与品牌传播的影响。研究发现,宜家IKEA Place 借助 AR 技术让用户在家中预览家具,直观感受产品的摆放效果,有效降低消费者决策成本;阿里巴巴“Buy+”则通过 VR 技术创建虚拟购物场景,增强用户的沉浸式购物体验。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用户的参与感和购买意愿,还显著提升了品牌的传播效果。然而,当前 VR与AR 技术在新媒体营销中仍面临挑战,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优化策略,旨在帮助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实现品牌增长和用户忠诚度提升,为企业品牌提供新的营销策略和用户体验优化手段。

    2025年12期 v.34;No.931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3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消费者在不同类型B2C平台购买进口商品的意向研究——以四种个人常用消费品为例

    邓嘉莹;

    本文聚焦消费者在五类 B2C 平台购买进口商品的消费意向,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 456 名大学生样本数据,运用SPSS26.0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1)消费者对 B2C 平台的喜欢度、信任度及购买进口商品意愿的排序存在非一致性。(2)不同性别、地域、家庭月收入的消费者对不同B2C平台的信任度、购买商品类型和档次的选择均有显著的差异;而在对不同类型的B2C平台喜欢度方面,仅家庭月收入差异显著。(3)消费者在实际购买四类进口商品时,选择B2C电商平台类型意愿的优先顺序均是一致的。本研究结果可为B2C平台制定进口商品差异化营销策略、精准定位消费群体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2025年12期 v.34;No.931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3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新消费时代品牌构建核心竞争力研究——基于数字化转型、创新驱动与可持续发展

    陈赢;

    在经济快速发展与技术高速迭代的背景下,消费者需求加速向个性化、体验化和数字化转变,新消费浪潮正深刻重塑市场格局。本文通过剖析新消费的核心特征与发展趋势,系统探讨新消费品牌、业态及城市的变化,旨在提炼新消费背景下的品牌发展策略。研究发现,品牌若想在新消费环境中获得成功,就必须加强创新驱动,推进数字化转型,同时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本文基于案例分析与理论框架,结合市场动态数据,提出品牌差异化、用户体验提升及长期关系建设的具体建议,以期为企业在新消费时代的战略规划与运营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2025年12期 v.34;No.931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6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居民成长经历对网络购物消费的影响研究——基于CHFS2019年的经验证据

    冯青琛;王肖雪涵;

    随着网络购物平台的普及,新型消费模式已成为当前人们消费的主流趋势。然而,城乡经济环境差异使曾在农村生活、现居城镇的居民更倾向以往的生活习惯,从而厌恶风险,对网络购物持反感态度。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9 年数据,探讨城镇家庭的农村成长经历与网络购物消费的关联机制。研究发现,拥有农村成长经历的城镇家庭更不愿意进行网络购物,风险偏好在其中发挥了中介效应,且该负面效应在家庭总收入和文化程度低的城镇家庭中更为显著。基于此,本文提出针对性建议:需针对性地提高网络消费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度和使用度;优化网络购物服务;持续刺激居民网络消费潜力,以推动线上消费在城乡融合背景下更好地发挥扩容提质作用。

    2025年12期 v.34;No.931 7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9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商旅文体

  • 我国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研究——基于灰色关联和耦合协调度分析

    李玥颖;

    本文基于国家统计局 2017—2023 年旅游产业子行业与文化产业子类别增加值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系统剖析我国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现状。研究表明,我国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且融合态势不断向好;各细分领域间关联水平差距并不显著,在内部实现了较均衡的融合发展;产业逐渐协同发展,已达良好协调阶段;关联结构中缺乏龙头带动产业,融合发展深度不足且缺乏核心驱动力。基于此,本文提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资源整合与产品创新、人才培养与引进、市场推广与品牌建设和技术应用与数字化转型的发展建议,以期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5年12期 v.34;No.931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4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新质生产力赋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施路径

    窦海真;邹瑞雪;康露;

    在科技革命推动产业变革的背景下,新质生产力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赋予全新内涵与动能。本文从新技术、新模式、新价值、新动能四个维度,系统阐释新质生产力在体育产业中的“新”“质”内涵。本文从新技术激发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革命性力量、新模式催生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增值、新价值塑造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追求、新动能提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四方面阐述新质生产力驱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从科技创新提供新动力数据要素注入新活力、线上线下打造新模式新型业态构建新格局、绿色共享塑造新追求、复合人才提供源动力四个方面阐述了新质生产力赋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以期助力区域体育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跃升。

    2025年12期 v.34;No.931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9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公众感知视角下网红城市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檀鹏辉;方哲昭;吴丹;

    2023年以来,淄博、哈尔滨、天水、阿勒泰、菏泽、大同等现象级网红城市相继崛起,但普遍面临难以持续发展的困境。本文基于抖音指数及117万条用户评论数据,运用LDA主题模型与BERT情感分析技术,系统解析网红城市的流量特征与公众认知规律。研究发现,一是网红城市关注度均呈“倒V形”,热度周期未超2个月,淄博峰值为其他城市的1.1~11.5倍,公众注意力存在审美疲劳;二是初始情感得分呈现阶梯式衰减,反映出公众对“网红化”体验的期待阈值提高;三是公众关注集中于单一爆点(如淄博烧烤、哈尔滨冰雪、菏泽直播),暴露出“核心符号突出、多元供给薄弱”的文旅结构失衡。基于此,本文提出文化基因解码与体验深度重塑、服务质量预评估与动态优化、品牌生态构建与差异化竞争、针对不同目标客群开发差异化旅游产品及数字治理赋能与精准营销等可持续发展路径,以期为网红城市突破“流量依赖”陷阱、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2025年12期 v.34;No.931 8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3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物流·产业链

  • 基于协同发展理论的区域物流枢纽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研究

    李代红;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要求现代物流适应现代产业体系对多元化专业化服务的需求,深度嵌入产业链供应链,服务实体经济降本增效,提高价值创造能力,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要求加快构建适应城乡居民消费升级需要的现代物流体系,提升供给体系对内需的适配性,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创造和扩大新需求。本文基于协同发展理论,系统剖析区域物流枢纽与产业集群之间的协同发展机制与路径。研究表明,区域物流枢纽的建设能够显著增强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提高产业集群竞争力;而产业集群的发展则能推动物流枢纽功能优化与效率提高。两者在空间布局、资源配置、技术创新等维度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基于此,本文提出促进区域物流枢纽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旨在为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引。

    2025年12期 v.34;No.931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1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基于多式联运的物流枢纽建设对运输效率提升的经济分析——以云南省马龙物流枢纽为例

    李梅;

    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深度交融的时代背景下,现代物流业作为产业升级的助推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其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多式联运作为革新物流运作效能的核心范式,已成为构建现代化物流体系的关键支撑。本文以云南省马龙物流枢纽为典型案例,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深入探讨多式联运对运输效率的提升路径与作用机理。研究表明,马龙物流枢纽通过构建公铁联运一体化网络,结合智能化仓储系统与数字化管理平台,显著缩短了运输周期;同时,该枢纽在优化运输资源配置、降低全链条运营成本、增强跨境物流服务竞争力等方面成效显著。本研究成果将为区域物流产业的协同发展与转型升级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借鉴。

    2025年12期 v.34;No.931 9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0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河北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张钦;张宝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人们对生鲜农产品的品质和新鲜度提出更高要求。河北省作为生鲜农产品重要产区,其冷链物流发展水平直接关系着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本文通过分析2018—2022年河北省相关数据,运用熵权法与灰色关联分析,从经济发展、交通状况、快递业务及信息化水平四个维度,深入探究影响河北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因素,以期为制定冷链物流发展战略、完善体系、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2025年12期 v.34;No.931 10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2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金融视线

  • 数字人民币苏州地区试运营分析与优化策略研究

    苏悦;王路研;高唱;韩娇;

    随着全球数字化浪潮的推进,支付方式的变革已成为金融科技领域的重要议题。与传统人民币相比,数字人民币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可追溯性及便利性。数字人民币作为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其试运营工作已在全国多个城市逐步展开,苏州市作为首批试点城市,在数字人民币的推广与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基于苏州地区数字人民币试运营的现状及运营体系,深入分析其试运营的手段、成效及暴露出的不足与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以期为后期试点的选取和数字人民币的高效发展提供参考。

    2025年12期 v.34;No.931 10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2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数字普惠金融、资本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

    李秉宸;

    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一直是社会持续关注的问题,传统金融模式对其的信贷支持尚存缺口。同时,近期政策文件及会议精神也多次明确提出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提高金融覆盖面。本文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基于2012-2023年中小板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进一步检验资本结构在其中的调节效应,并验证数字普惠金融对不同盈利水平公司效应的异质性。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显著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资本结构在其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且对低盈利公司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更显著。政府应差异化构建普惠金融支持体系,精准对接与匹配微观经济主体,强化政策协同,推动“数字金融+债务重组”联动机制。

    2025年12期 v.34;No.931 110-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0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服务经济

  • 跨境电商知识产权纠纷高效化解路径探究

    吴沁尔;刘凯;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跨境电商产业呈现出迅猛发展态势。然而,随着跨境电商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知识产权纠纷问题日益凸显,逐渐成为掣肘其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综合运用案例分析法、文献研究法与比较研究法,对跨境电商知识产权纠纷展开系统性探究。本文在深入剖析当前纠纷现状后发现,商标侵权、专利侵权及著作权侵权构成主要纠纷类型。溯源其成因,涵盖企业内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不完善、国际间法律环境存在显著差异以及电商平台管理规则存在漏洞等多维度因素。目前,虽已形成平台投诉、司法诉讼及仲裁调解等多元纠纷化解路径,并在实践中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面临诸多现实挑战:平台审核标准模糊、司法诉讼成本高昂、仲裁裁决跨境执行困难等。基于此,本研究创新性地提出构建EWTP海外诉讼争议解决平台,借助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对现有纠纷解决机制进行智能化升级,从而大幅提升跨境电商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的效率与精准度。

    2025年12期 v.34;No.931 1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0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区域发展

  • 江西发展培育人工智能产业的策略研究

    邱国斌;谌宏悦;

    作为驱动数字经济发展与数字中国建设的核心引擎,人工智能产业正为经济社会注入强劲的创新活力与发展动能。本研究基于详实的产业数据分析,深入剖析江西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现状,揭示出其面临的多重挑战:人才结构性短缺、产业体系未能完善,产业结构不平衡、技术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依赖外部。据此,本研究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旨在全面推动江西省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数字江西”“智能江西”“智慧江西”,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增长动力。

    2025年12期 v.34;No.931 119-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6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跨界协同与数字赋能视角下产业高端化对策研究——以珠海电子元器件产业为例

    沈子杰;

    在全球产业链加速数字化转型升级与粤港澳大湾区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珠海电子元器件产业迈向高端化发展的需求愈发迫切。本文深入剖析产业发展现状,精准识别其面临的核心困境:产业联动链条各环节发展失衡、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间存在关键缺口、数字化协同网络建设进度滞后及全球化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亟待提升。文章基于跨界协同与数字赋能双轮驱动视角,提出创建产业协同创新数字生态系统、组建数字驱动产业人才培养体系、搭建电子元器件产业数字孪生协作网络及构建数字驱动跨境协同创新体系等策略,旨在助力珠海电子元器件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向高端化迈进,进而为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提供关键支撑。

    2025年12期 v.34;No.931 123-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0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企业新质生产力助力区域数实融合路径研究——以河北省A股上市公司为例

    王冬;毛曲功;

    本文基于河北省2011—2022年A股上市公司和11个地级市相关数据,选取合适的指标测度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区域数实融合水平,将微观上市企业数据和宏观地级市数据相匹配,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检验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对区域数实融合的影响。研究发现,河北省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能够显著加深区域数实融合水平;企业高科技化转型、企业市场需求拓展是新质生产力促进区域数实融合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异质性分析发现,融资约束相对较低、国有和大型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能够充分发挥推动区域数实融合的效应。

    2025年12期 v.34;No.931 127-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3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产业经济

  • 绿色转型背景下零碳园区建设与优化路径研究

    王白冰;夏郭效;

    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建立一批零碳园区,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这一决策为零碳园区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指引。园区作为国民生产和生活的关键载体,具有物理界限清晰、生态系统相对独立的显著特点,这使它不仅是碳排放的重要源头,同时也成为践行碳中和理念的天然试验田。本文着重聚焦于零碳园区的建设与优化路径研究,通过系统梳理零碳园区的评价标准,深入分析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实践案例,清晰厘清零碳园区的建设逻辑与具体实施路径,揭示了零碳园区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大力优化能源结构及有力促进产业绿色转型等方面所具有的重要意义。针对当前零碳园区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本文从构建科学完善的碳排放计量标准体系、建立健全政策法规框架以及强化统计监测机制等维度,为政策制定者推进零碳园区建设、推动产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决策依据。

    2025年12期 v.34;No.931 132-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4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省际产业大脑相关政策文本对比分析

    刘佳;李敬瑶;王书伟;

    产业大脑是以产业互联网大数据应用为核心,数字赋能实体产业生态的创新举措。但作为新生事物,产业大脑亟须建立和完善一系列政策制度,以补齐政策短板,进一步推动其建设和发展。本文通过搜集产业大脑建设成效领先且具有代表性的山东省、浙江省、江西省、重庆市和北京市的产业大脑相关政策,从政策数量及类型、政策发布单位及制定方式、政策文本内容差异等维度展开深入研究,发现产业大脑发展存在政策文件缺乏针对性、政策制定缺乏协调合作、政策场景应用范围较窄及政策工具结构不均衡等问题。据此,本文针对性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相关行业部门提供参考,助力保障各省(市)产业大脑建设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2025年12期 v.34;No.931 138-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4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双碳”目标下绿色金融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面板的实证分析

    徐娇;陈洋洋;

    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与“双碳”目标驱动下,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迫在眉睫。绿色金融作为撬动资源配置优化与风险防控的重要经济杠杆,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本文基于2011—2023年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平衡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双向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绿色金融发展不仅对本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还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对邻近区域产生正向辐射影响,这种空间联动效应在东部沿海地区表现尤为突出。据此,本文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多层次绿色金融服务平台,强化制造业区域协同发展机制,针对不同资源禀赋区域实施差异化政策引导,以期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2025年12期 v.34;No.931 142-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3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人工智能对城市碳排放效率的驱动效应研究

    赵丽霞;

    “双碳”目标下,人工智能为城市碳减排提供了新引擎。本文基于2011—2022年我国271个城市的样本数据,实证考察人工智能对城市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智能能够显著提升城市碳排放效率,该结论在经过多维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人工智能对城市碳排放效率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城市和低碳试点城市更为显著。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绿色创新是人工智能提升城市碳排放效率的重要路径。据此,本文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加快人工智能发展步伐,深化其与各产业的融合,加大对人工智能在绿色创新领域应用的扶持力度,以充分释放其在碳减排方面的潜力。

    2025年12期 v.34;No.931 147-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0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企业管理

  • 创新视角下高科技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模式研究

    刘瑜;柯益锁;张然;郭冠奇;燕志琴;

    高科技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核心主体,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及催生新质生产力进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本文从创新视角出发,深入剖析科技创新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核心驱动地位。通过系统研究国内外高科技企业培育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典型模式,提炼出原始创新驱动模式、产业链整合模式、开放式创新驱动模式及场景驱动模式,并详细阐述了每种模式的特点、具体做法及代表性案例。同时,以全球知名高科技企业英伟达为典型案例,深入剖析其依托科技创新实现快速发展的成功要素。此外,本文还对国外发达国家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的重点举措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高科技企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启示与建议。

    2025年12期 v.34;No.931 152-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5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数据驱动型企业战略制定的框架与实施路径研究

    唐姚毓;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已成为现代企业制定战略规划的重要依据。数据驱动型企业战略制定强调以数据为核心,通过对内外部数据的收集、处理、分析,洞察市场趋势、客户需求及竞争态势,以此确定企业的战略方向、目标及行动计划。基于此,本文聚焦数据驱动型企业战略制定的框架与实施路径展开深入研究,通过分析数据驱动型企业战略的内涵与特征,结合相关理论基础,构建涵盖战略目标设定、数据资源管理、数据分析与应用、组织与文化保障等环节的战略制定框架。同时,本文从战略规划、数据体系建设、技术应用、组织变革、风险管控等方面提出具体实施路径,旨在为企业在数字化时代借助数据驱动实现战略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助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优势。?

    2025年12期 v.34;No.931 156-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1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专精特新”企业高管团队特征对供应链融通创新的联动效应研究

    许晓娜;刘岩;荆浩;

    “专精特新”企业作为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推动供应链融通创新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高管团队作为企业战略决策的核心群体,其特征对企业创新决策有着关键影响。为深入探究“专精特新”企业高管团队特征与供应链融通创新之间的内在联动效应,本文运用fsQCA方法,以54家“专精特新”上市企业为样本展开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高管团队特征对供应链融通创新的影响存在多种组态路径。具体而言,“专精特新”企业实现供应链高融通创新的驱动特征涵盖“学历与研发背景协同”型、“研发背景驱动”型、“职业背景与兼任协同”型及“学历与职业背景协同”型四种类型。此外,研究进一步证实高管团队的研发背景对于“专精特新”企业供应链融通创新具有重要意义,而研发背景的缺失则是导致企业供应链非高融通创新的关键因素。本文不仅为供应链融通创新影响因素的研究开辟了新的理论视角,还为“专精特新”企业优化高管团队结构、提升创新绩效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2025年12期 v.34;No.931 160-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7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青年学者论坛

  • 中国乳制品贸易现状与发展研究——基于国际竞争力与进口依赖性

    张宇明;

    近年来,中国乳制品贸易快速发展,但在国际市场上仍面临出口竞争力不足、进口依赖性较高和贸易结构单一等问题。本文以中国乳制品贸易为研究对象,从进口现状和出口状况切入,评估中国乳制品的国际竞争力及进口依赖性风险,并进一步分析中国乳制品贸易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推动进口来源多元化,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提升国内生产能力与技术水平,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加强品牌建设与国际市场拓展,深化国际贸易合作与政策,以期为中国乳制品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2025年12期 v.34;No.931 165-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8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