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白冰;夏郭效;
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建立一批零碳园区,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这一决策为零碳园区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指引。园区作为国民生产和生活的关键载体,具有物理界限清晰、生态系统相对独立的显著特点,这使它不仅是碳排放的重要源头,同时也成为践行碳中和理念的天然试验田。本文着重聚焦于零碳园区的建设与优化路径研究,通过系统梳理零碳园区的评价标准,深入分析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实践案例,清晰厘清零碳园区的建设逻辑与具体实施路径,揭示了零碳园区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大力优化能源结构及有力促进产业绿色转型等方面所具有的重要意义。针对当前零碳园区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本文从构建科学完善的碳排放计量标准体系、建立健全政策法规框架以及强化统计监测机制等维度,为政策制定者推进零碳园区建设、推动产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决策依据。
2025年12期 v.34;No.931 132-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4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刘佳;李敬瑶;王书伟;
产业大脑是以产业互联网大数据应用为核心,数字赋能实体产业生态的创新举措。但作为新生事物,产业大脑亟须建立和完善一系列政策制度,以补齐政策短板,进一步推动其建设和发展。本文通过搜集产业大脑建设成效领先且具有代表性的山东省、浙江省、江西省、重庆市和北京市的产业大脑相关政策,从政策数量及类型、政策发布单位及制定方式、政策文本内容差异等维度展开深入研究,发现产业大脑发展存在政策文件缺乏针对性、政策制定缺乏协调合作、政策场景应用范围较窄及政策工具结构不均衡等问题。据此,本文针对性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相关行业部门提供参考,助力保障各省(市)产业大脑建设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2025年12期 v.34;No.931 138-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4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徐娇;陈洋洋;
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与“双碳”目标驱动下,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迫在眉睫。绿色金融作为撬动资源配置优化与风险防控的重要经济杠杆,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本文基于2011—2023年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平衡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双向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绿色金融发展不仅对本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还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对邻近区域产生正向辐射影响,这种空间联动效应在东部沿海地区表现尤为突出。据此,本文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多层次绿色金融服务平台,强化制造业区域协同发展机制,针对不同资源禀赋区域实施差异化政策引导,以期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2025年12期 v.34;No.931 142-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3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赵丽霞;
“双碳”目标下,人工智能为城市碳减排提供了新引擎。本文基于2011—2022年我国271个城市的样本数据,实证考察人工智能对城市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智能能够显著提升城市碳排放效率,该结论在经过多维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人工智能对城市碳排放效率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城市和低碳试点城市更为显著。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绿色创新是人工智能提升城市碳排放效率的重要路径。据此,本文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加快人工智能发展步伐,深化其与各产业的融合,加大对人工智能在绿色创新领域应用的扶持力度,以充分释放其在碳减排方面的潜力。
2025年12期 v.34;No.931 147-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0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