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论

2025, v.34;No.935(16) 33-36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数字技术赋能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产业化的协同机制研究
Research on the Synergistic Mechanism of Digital Technology Empowering the Inheritance and Industrialization of Guangxi’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黄艳碧

摘要(Abstract):

数字技术是推动非遗文化传承的核心驱动力,而产业化发展通过创新保护模式与市场转化机制,为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战略支撑,充分把握数字技术与非遗产业化的关系,对实现广西文化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广西14个地市2023—2024年的相关数据,构建了数字技术赋能及广西非遗文化传承与产业化的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分别对两个子系统进行综合评价,再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数字技术赋能与非遗产业化的协调程度。研究发现:广西数字技术赋能与非遗产业化耦合协调度呈“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异特征,2024年南宁、柳州耦合协调度分别达0.952、0.846,而河池、百色处于“中度失调”状态。基于此,本文建议构建“数字孪生—智能合约”双链生态,以期推动非遗资源向跨境数字资产化转型,为民族地区文化经济协同发展提供新路径。

关键词(KeyWords): 数字技术赋能;非遗产业化;熵值法;区域文化经济;耦合协调度;广西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2023年度广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广西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发展研究”(23FWY054)

作者(Author): 黄艳碧

DOI: 10.19699/j.cnki.issn2096-0298.2025.16.033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